31 年前的今天,是
SEGA SATURN 的發售日,在那個 2D 轉換 3D 的遊戲世代,SEGA
誤判形勢失去了 MD 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,硬生生的被 SONY
強輾,即便結局令眾粉無法接受,但還是留下了許多不可抹滅的優秀作品。有意思的是,SEGA
的 3D 性能到底是強是弱?能不能在那個世代足以與 PS
一較高下?直到現在都還是有不少專業的玩家針對這點在做精闢分析。
SATURN
的多邊形運算在那個世代到底能不能打?這個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個謎。你說他多邊形不足,但還是能做出像火爆刑事或是
VR 戰警這些全多邊形的遊戲畫面,而且也不太會有因為距離問題產生的閃爍狀況,而同樣的射擊遊戲,也能出現像是
死亡火槍這種最下位的帝王。再說另人失望的
DAYTONA USA,後期的冠軍版或是 SEGA RALLY 在 3D
技術及品質上就好太多了。明明格鬥遊戲角色選單出現多邊形角色,電腦戰機可以做到,毒蛇快打和東京番外地就做不到。或許真的就如同鈴木裕所說,100
位程式員只有一位能夠駕馭,這就意味著 100 個遊戲才會出現一個佳作也說不定。
有時候常想,在 SATURN 上出現太多可惜了,要知道當年的 SATURN
大多時間可都是在越級打怪啊( 特別是移植 MODEL 2 的遊戲 ),如果早一點知道 VDP2
能夠使用在擂台的建構上,那麼 VR
快打是不是就可以有更多的多邊形去加強角色的細節( 例如手指
)?那是不是就不會有眾多玩家抱怨的擂台破圖出現?如果冒險奇譚能夠成為 SATURN
的首發遊戲,那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?只可惜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意義,因為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。很慶幸我們曾在那個
2D 走入不成熟的 3D
年代,並且親眼目睹這個技術到現在成熟的過程,所以才能了解當年這些開發者在
SATURN 背後所作出的努力。
敬 SEGA SATURN!
|
|
▲1994 年 11 月 22 日登場。
|
|
|
▲飛龍騎士 1 & 飛龍騎士 2。
|
|
|
▲VR 快打 2 & 毒蛇快打。
|
|
|
▲VR 戰警 1 & VR 戰警 2。
|
|
|
▲火爆刑事 & SONIC R。
|
|
|
▲SEGA RALLY & DAYTONA USA 冠軍版。
|
|
|
▲飛天幽夢 & 冒險奇譚。
|
留言
張貼留言